为认真贯彻省科协十届五次常委会(扩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矿山安监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江苏省煤炭学会在推动创新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学会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在我省煤矿的应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用政结合,提升我省煤矿整体智能化装备水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江苏省煤炭学会于2025年6月26日在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局江苏局)召开我省煤炭行业先进智能装备使用座谈会,江苏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海云主持会议。

会上,江苏省应急厅(国家矿山局江苏局)科技装备处相关负责人阐述国家矿山局智能化矿井建设的新政和要求,通报我省煤矿智能装备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姚桥煤矿、徐庄煤矿、孔庄煤矿,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张双楼煤矿;国家专精新特小巨人企业、瞪羚奖企业,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北路智控有限公司、南京弘毅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南京国辰电器控制有限公司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煤科工常州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先后发言。各煤矿企业集团机电部长及所属各煤矿机电矿长分别介绍装备的使用情况和需求,各智能装备企业技术副总介绍先进技术装备和使用场景,各研发机构负责人介绍先进智能装备的基础研究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会议秉持以需求驱动创新创业,以创新带动行业产业发展理念。在交流活动环节,煤矿生产企业阐述了在井下安全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类系统、各细分领域的问题及对新技术、新装备的需求,与相关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研发机构展开了认真的探讨,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研发机构把会议形成的煤矿智能化小场景建设关键技术和主要难点,明确为下一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重大驱动,共同致力于完善江苏矿山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工程,共同致力于推进江苏煤矿企业智能化建设,为江苏省应急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事业做好坚强的技术支撑,为江苏煤矿安全生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海云做会议总结。
徐海云说,江苏省煤炭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迭代,现已集煤矿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煤炭开采、地质勘探、矿井基本建设、矿山装备制造、检测检验等工业要素齐全、基础雄厚、各细分领域走在前的全国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供应链的省份,是具有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的省份。

徐海云指出,煤矿智能装备技术创新要坚持产学研用政各方深度融合创新,政府主导完善矿山智能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等标准的推广应用,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积极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煤矿企业作为智能化建设的主体,需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科技创新和安全生产要求,推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要积极构建智能化应用场景,企业通过建设智能采煤、智能掘进、智能主煤流运输等系统,应用采煤机智能截割、液压支架自适应支护、带式输送机智能运输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要加大应用场景推广,遴选推广一批成效突出的典型应用场景,重点创建投资少、效果好的“小快灵”应用场景。 要加快矿山机器人应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广煤矿主运输、主排水、井下变电所等巡检机器人和水仓清挖、智能选矸、打钻、喷浆机器人等技术装备。
徐海云指出,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企业组建高水平矿山智能化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矿山地质体精准探测、智能装备轻量化新材料等基础研究。开展技术攻关,聚焦“卡脖子”技术,如透明地质、井下精准定位导航、智能装备集群协同控制等,开展科研攻关,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传统矿山开采的融合应用。
徐海云指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聚焦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模式,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精准定向攻关,要把这次座谈会形成的煤矿智能化小场景建设关键技术和主要难点,开展定向攻关、定向设计、定向制造。要针对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的特点,研发连续自动掘进、特种机器人等关键技术装备。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煤矿智能装备的使用、运维和管理。
徐海云指出,江苏省煤炭学会下一步将持续加力,不断推进煤矿生产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会智库作用,建立完善的决策咨询机制,加强对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咨询指导,积极推动我省煤矿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Copyright © 江苏省煤炭学会 联系电话: 备案号:苏ICP备18065559号-1
技术支持:无锡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10)85229289